稳定、完善!透过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单”感受民生“幸福感”

稳定、完善!透过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单”感受民生“幸福感”
新华社联合国9月26日电(记者潘云召 刘畅)当地时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讲话。  李强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回首既往,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宝贵启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最热切的共同期盼,团结合作是人类进步最强大的力量源泉,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追求。  李强强调,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努力推动提升人类福祉。这些年,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为应对世界变局、破解紧迫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特别是这个月初在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路径。中方愿同各方一道采取协调有力行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李强指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国际规则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国际体系屡遭破坏,人类再一次来到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凡天下有识之士都不禁要问:历经磨难,人类难道不应该更有良知、更加理性地善待彼此、和平共处?面对诸如人道主义灾难的种种不堪,难道可以对那些公然践踏公平正义的暴行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一些毫无底线的霸道霸凌行径,难道应该因慑于强权而保持沉默、逆来顺受?先辈们在建立联合国之初的那一腔热血和执着追求,难道就任其在历史的天空中随风飘散?中国人常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追求和平、进步、发展,就是我们纪念胜利的初心所在,就是我们携手奋斗的使命所在。我们或许不能回到过去,但完全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在世界变乱交织之际,我们要共筑和平、共享安全。在全球增长乏力之际,我们要重振合作、谋求共赢。在多元文明激荡之际,我们要倡导对话、美美与共。在新型挑战频出之际,我们要携手应对、共护家园。  李强表示,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安全的坚定维护者、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文明交流互鉴的积极践行者、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负责任参与者。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弘扬多边主义精神,积极落实四大全球倡议,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目标不断迈进。 【编辑:李润泽】

性能参数,在TwoNav导航网站源码 开源的书签管理程序php源码✅项目合作 二开均可 TG:saolei44✅实践中,效果显著。

未来,甚至,9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市隆重举行。天山脚下红旗漫卷,塔里木河畔欢歌如潮,各族儿女身着盛装,龟兹乐舞踏出时代节拍,萨塔尔琴弦激荡山河回响,那一张张笑脸是同心筑梦的生动写照,是岁月沉淀的幸福模样。70年栉风沐雨,70年昂首奋进,这片古称“西域”的地方,早已换了人间。  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戈壁荒滩崛起现代化城市群,铁道国道穿梭于绿洲之间,光伏板在荒漠铺就...

相当于,厦门港的繁华,是一部跨越百年的迭代史。  百年前的厦门港,不仅是国内外航运贸易中转港,更是东南沿海贸易中心。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近代厦门乃是“海上中国”的一个焦点。  但辉煌亦有没落时。  万国通商的商港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中逐渐沉寂,一度成为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后,这座百年老港再次崛起。资料图:厦门港,海沧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港恢复沿海客运航线并开辟集装箱运输。  2011年,厦门港成为我国第四个国际航运中心;  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如今的厦门港已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1条,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千万标箱级别。  能在激烈的全球港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厦门港的核心底气来自比拼效率。  在这里,平均在泊时间是1.06天,中小型船舶一般不超过一天就要出港,装卸效率位居全球前三。  这份高效,织就了“丝路海运”网络,朋友圈持续扩大。  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这些年,厦门港便以“丝路海运”为核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中构建起独特优势。  自2018年“丝路海运”开行以来,截至2025年6月,厦门港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累计开行12859艘次,完成1447.14万标箱吞吐量,占全国“丝路海运”总吞吐量的61.7%。  通过“丝路海运”的服务标准制定和评选,厦门港让全球海运效率得到逐步提升。  但厦门港没停留在单一优势里,而是顺着产业脉络延伸出更精准的服务。  近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火热,锂电池作为“新三样”之一,出口需求激增。厦门港敏锐抓住机遇,主动构建起适配新能源产品的“专属通道”。  一方面,厦门港口管理局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联合印发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另一方面,启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远海等四个码头的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项目建设,规模体量全国领先。  “量身定制”服务让厦门港成了福建锂电池出口首选港。  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连续两年破千亿元。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635.6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占福建省96%,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出海大通道。  不仅如此,厦门港还利用海铁联运突破地理的局限,高效链通全球市场。  与青岛港、天津港等可以依托北方广袤腹地不同,厦门港内陆腹地曾局限于闽赣地区,但通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打破地理边界,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中西部省份。  除了南昌至厦门海铁联运天天班,厦门港还打造了麻城—厦门石材出口、南平—厦门家具出口、三明—厦门化肥出口等特色线路,将内陆腹地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2025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完成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厦门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3.95倍。  如今,厦门港不仅是驱动福建港口经济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支点。  当“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两天把跨境包裹运至马尼拉,当满载储能集装箱的巨轮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湖北麻城的石材通过海铁联运远销欧洲……这座百年大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刘阳禾】

规范要求,迅速,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马帅莎)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08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7日3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郝裕彤 摄  风云三号08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

中新网贵州安顺9月27日电 (记者 周燕玲)2025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27日在贵州省安顺市旧州古镇开幕,这场以影像艺术对话六百年屯堡文化的视觉盛宴在这里喜迎宾客。2025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9月27日在贵州省安顺市旧州古镇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本届大展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大展聚焦贵州独特的屯堡文化,以“六百年大明遗韵 三千里家国情怀”为主题,设有1个主展、5个专题展和12个特展。  主展“影像雕刻的屯堡时光”包括“家国屯堡”“烟火屯堡”“秘境屯堡”三个篇章,从历史脉络、文化价值、时代特征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展出的上千幅精美摄影作品遴选自全球征集的3万余幅作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展打破传统展墙限制,将摄影作品自然融入古镇院落、街巷、广场,让影像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互交融。一幅幅定格屯堡历史与当下的画面,悬挂于石墙木门之间,铺展在青石板路上,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而是穿行于光影与实景交织的时空回廊中,在六百年前的屯堡石巷里,与今天屯堡人的烟火日常不期而遇。图为一名身穿屯堡服饰的老人观看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的展出作品。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在专题展中,“中华同光——故宫南迁文物‘安顺驻留地’特展”,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与实物展示,将为参观者唤醒一段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驻留安顺的“国宝记忆”;“从江南到西南:苏、赣、皖三省摄影师联展”,展出的是来自屯堡文化“故乡”的摄影师作品,他们的镜头仿佛自带“文化记忆”,对六百年屯堡文化进行不一样的“视觉解读”;“时光·洛迪眼中的中国:意大利著名摄影师焦尔焦·洛迪摄影作品展”,则呈现洛迪在中国拍摄的精彩相片,犹如在中意两国之间架起一座“视觉桥梁”。  12个特展内容精彩丰富,艺术风格百花齐放。其中,不仅有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繁花竞放——新时代全国摄影精品巡展”,还有展现贵州生物多样性的“贵州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以及从贵州走向世界的安顺摄影师为家乡奉献的“黔中三影·故土凝光——李波、李媚、杨延康摄影作品故乡联展”等。  本届大展创新实施“一地两国三省+N”合作机制,邀请意大利、韩国两个国家作为国际参与方,与贵州屯堡文化存在深厚渊源的江西、江苏、安徽三个省作为友宾省,推出巡展、推介等系列活动,同时与其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进行联动。图为一名外国友人在参观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并拍照。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我镜头里的中国,既有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也有保存完好的古老街巷;既有忙碌的现代生活,也有宁静的传统仪式。”意大利摄影师卡尔罗·马赞蒂说,未来将继续用镜头记录中国,用影像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大展还以“摄影艺术+大地艺术”创新视觉展陈,将影像作品与艺术装置结合,并与展出地的屯堡文化有机融合,如在举办地搭建起融合屯堡地戏面具等视觉符号与现代建筑形式的大型永久性艺术装置“屯堡高台”,使其成为游客打卡的影像文化新风景。  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已连续成功举办17届,成为对外展示贵州新风采的重要国际传播窗口。本届主题展将持续至10月27日,结束后还将分别在意大利、韩国举办海外巡展,在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及北京市、上海市举办国内巡展,在镇远古镇、隆里古镇等地举办贵州省内巡展。(完)--> 【编辑:刘欢】

中新网南京9月27日电 (朱国磊 徐珊珊)26日下午,南京市栖霞区海联会在南京市金陵小学举办“遇见南京·月圆栖霞”庆祝中秋佳节主题活动。归侨侨眷、师生代表等150余人欢聚一堂,共迎中秋。活动现场。南京市栖霞区委统战部供图  南京市栖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区海联会会长章晶表示,栖霞区海联会始终致力于为侨服务,此次活动既是海联会传递温情、联结侨心的重要举措,也是汇聚校地侨界力量、共叙中外华人情谊的温暖时刻。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红舞鞋”舞蹈团表演了舞蹈《丢手绢》,南京大学学生代表演唱了校园歌曲《奋进所向》,和园社区归侨侨眷代表联袂演奏了曲目《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活动期间,各类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此外,栖霞区海联会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李海超副教授带来《中秋节俗拾趣》文化讲座,并设置了海外连线环节。远在海外的华裔学生通过视频送上真挚的中秋祝福,畅叙跨越山海的情谊。  据介绍,此次“遇见南京·月圆栖霞”主题活动不仅为校地侨界人士搭建了交流互动的平台,更以中秋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凝聚了侨心、汇聚了侨力。未来,栖霞区海联会将组织更多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团结引领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凝心聚力,共谋合作、共促发展。(完)--> 【编辑:刘阳禾】

相关文章